
数智转型打开房地产新赛道
2025-10-13
13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一局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使用附着式升降平台和外墙喷涂机器人的施工方案模型。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建筑业、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关乎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对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建筑业、房地产业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亟需加大力度、凝聚共识,探寻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
构建智能建造体系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北京、深圳、苏州、长沙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通过拓展试点工程应用场景、探索培育智能建造新产业等方式,让这一新型建筑方式加快落地应用,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了示范作用。
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不断加快。北京在BIM软件研发、智能生产线、智能施工装备等领域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实现自主可控软件平台、部品部件智能生产线、数控滑模等11项智能建造技术创新成果落地。此外,青岛支持企业转化科技研发成果,落地应用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合肥的铁路轨道无人智能监测系统等3套技术成果,通过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武汉近5年共有181项智能建造相关专利获得授权。
智能建造相关技术标准陆续出台。重庆、四川联合发布《川渝地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建筑机器人与智能施工装备选用目录》,明确40余款建筑机器人的适用场景和应用要点,指导川渝地区建筑业企业推广应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装备。北京、天津、河北共同编制发布《建筑工程智能建造技术规程》,引导京津冀三地智能建造技术发展,为提高京津冀地区智能建造标准化应用水平提供支撑。
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武汉、深圳、佛山建立产业链工作机制,加速上下游企业聚集融合。比如,佛山持续培育发展建筑机器人应用示范区,以1家“链主”龙头企业,3家建筑机器人应用企业,8家建筑机器人产业协同企业组成产业集群,牵动上下游超20多家建筑机器人研发、生产配套、培训、应用企业,2024年共完成销售额超5000万元。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重庆建立重点企业和重大场景应用项目推介机制,指导9家建筑机器人企业研发墙板安装、水陆两栖检测、点云扫描等6款建筑机器人,同时依托试点项目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年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000万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精做专,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骨干企业,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数字家庭建设提速
各地正大力推动“好房子”建设,“好房子”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让居民生活更智慧。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中,对住宅智能化有明确要求,包括住宅建筑应设通信系统,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应能覆盖至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等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家庭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是扩大内需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对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有积极推动作用。我国正开展数字家庭试点,18个试点地区聚焦家庭空间多元需求,取得积极进展。
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是数字家庭建设的前提。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在住宅土地出让时明确数字化小区硬件建设要求,建好数字家庭前端通道,以四网融合提升满足数字家庭系统需求的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江苏省张家港市构建“家庭综合信息箱+数字家庭安全平台+数字家庭基础平台”的总体组成架构,通过“今日张家港”手机客户端或室内交换器提供政务服务、社会化服务和家居产品智能化服务。安徽省宁国市通过多级平台联动满足居民线上获得智慧社区服务的需求。目前已有7.6万户住户接入平台,解决各类问题约4.1万个,受理率100%、办结率99.9%。
应用场景拓展是数字家庭建设的重点。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为20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帮助”按钮,依托智慧养老中心“虚拟养老院”,为辖区老人提供家政、医疗、餐饮等服务。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通过对辖区内家庭安装具备燃气泄漏、火情报警功能的物联感应器,配套天然气电磁阀和智能开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累计接收报警2.3万余次,平台自动语音通知2.5万余次、自动短信通知2.5万余次、人工短信通知1000余次。
创新应用是数字家庭建设的抓手。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在辖区内广泛铺设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家庭用水、用电、用气的智能监测及数据分析,以大数据驱动智慧治理。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加大全屋智能产业培育、产业链企业招引工作力度,推动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广州市番禺区结合家装厨卫以旧换新活动推动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活动期间,全区共有50余家数字家庭相关企业参加活动,智能家居类产品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占比9.7%;补贴额800余万元,占比10.76%。
新模式持续发力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认为,房地产业正从过去依赖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全面转向以数字技术为基石、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全新发展模式。
数智化转型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哪些改变?龙湖集团在建造环节应用“龙智设计”,通过“5M虚拟建造”,使龙湖东安天街项目从设计到拿证仅用90天,较行业平均时间提前170天,设计变更率低至0.5%,远低于其他同类型项目;在运营环节运用“AI慧眼”实现24小时自动巡检,单项目每日节省人工巡检3.6小时,垃圾清运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在服务环节构建“即时响应型服务生态”,工单处理效率提升62.5%,让物业服务从被动变主动。
在吴璟看来,房地产行业数智化转型仍须努力。调研显示,尽管超半数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40%的企业设立专门数字化部门,但转型成效与预期尚有差距。仅少数企业能实现可量化的运营效率提升,大部分企业缺乏数字化效益评估体系。
吴璟认为,数智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它要求企业从组织文化、业务协同、数据能力等底层维度,重构适应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当企业不再把转型视为IT部门的工作,而是将其作为全员参与的战略工程,才能真正完成从传统开发商到数智化不动产运营商的转变。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不动产行业生态。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行业运营效率,更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聂建国认为,随着AI大模型、空间计算、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建筑将真正成为“可感知、可交互、可进化”的智慧生命体,而数据要素资产化将为行业开辟新的价值增长路径,推动企业从“空间提供商”向“数据服务商”转型。